c.im is one of the many independent Mastodon servers you can u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diverse.
C.IM is a general, mainly English-speaking Mastodon instance.

Server stats:

2.7K
active users

conge

读过《万物原理》 🌕🌕🌕🌕🌑
neodb.social/book/1Zpqy2BXKKjC
我怀疑,作者试图通过物理学,引人开悟。在序言中,他说“我们必须通过‘重生’才能正确的欣赏物理宇宙”。斯言不虚。

然而,读完了《万物原理》,一句话感受是,物理是虚的。

现在物理学,大致可以这样总结:空间是物质,时间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呢?物理学的发现所谓物质,是物理学家描述自己观察到现象,然后觉得这个显现一定有什么东西引起,于是给自己描述的东西起个名字。

举例来说:比如电子,我们,包括物理学家,其实根本不知道电子“是什么”。没人见过电子。对电子的定义,只是对微观空间的某些观察发现了一些现象,另一些观察发现了另一些现象,然后推测有那么一个东西在表现这些现象。于是,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字叫做电子,把观察到的现象称为电子的性质。尔所谓性质,是电子在某中观察下的的表现,或其它物质的互动关系。大家都谈论它,接受它,仿佛电子真的存在一样:“电子”带电荷,有一定自旋角动量……。电子,实际是一种约定俗成,连电子所电荷为负,也是人为的规定或命名。

让我们来看看电子。它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但从来没有在一次观测里同时表现为波和粒子性。我们有时能确定电子的位置范围,有时能测得它的速度,但从来不能同时知道或测的位置和速度。说到底,电子是表现出了“电子性质”的一片小小的空间。

不如说,电子是个“空”。

但是,物理学家可受不了这个虚空。宏观上,他们往空里不停的填东西,场啦,暗物质啦;微观上,他们还要把空继续分下去,用更高的能量向空里轰,轰出更小的“空”,然后说,你看,“空”可不空,还有希格斯粒子,轴子……

所谓的原理,只是物理学家们的约定俗成。写成科普,不过是想让更多的人认同这约定俗成。

物理学永远不会结束,除非提问停止,只要有问题,宇宙就给你显化想要的答案。然而大家继续约定俗成。

每个问题都有答案。而物理学家不愿面对真正的答案,就问不出真正的问题。

科学家里,没人愿意迈出承认“空”这一步,或者迈出这一步的,都会被从科学家群里踢出去……

NeoDBNeoDB书 - 万物原理一位伟大的当代科学家揭示了十项深刻的洞见,阐明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物理世界。 在《万物原理》一书中,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以现代科学的深刻启示为基础,对现实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探索。世界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运作的?维尔切克通过清晰准确的叙述,加上一份富有感染力的愉悦感,引导我们探索了关于以上问题的理解的基本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身处的现实——会发现,它比以前看起来更大、更完整、更陌生。 维尔切克综合了基本的问题、事实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推测,研究了那些形成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的基础观念: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复杂性和互补性。他挖掘基础科学的历史,探索我们知道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他带领我们在科学世界的视野中旅行。精彩、清晰、平易近人,这是一场凝聚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盛宴,将扩展你的世界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