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 is one of the many independent Mastodon servers you can u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diverse.
C.IM is a general, mainly English-speaking Mastodon instance.

Server stats:

2.7K
active users

conge

读过《大分离》 🌕🌕🌕🌕🌑
neodb.social/book/6SHHRS17gmtH
本书让我对北美古代文化/文明、萨满教、致幻剂有些了解,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新旧大陆之分是人为划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但大陆并无新旧。作者从公元前15000年的远古开始溯源,从人类产生到迁徙到全球各处的历程推测了各地人类的来源,认为北美的人类是从白令海峡曾经是路桥的时代从旧大陆迁徙来的。气候,地理,植被,动物分布的不同,造成了两个大陆的宗教祭祀,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方式的不同。作者十分注意,只描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的“实然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哪个更好的“应然问题”,只是在附录中综述了发现新大陆之后一些著名学者们做过的比较和评价。

但要注意一点,作者虽然尽力采用可信的资料,来讲出一些有条理的故事,但学界共识未必是真相,有条理未必是真理。

发现新大陆之后,人类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文化融合。一开始的方式野蛮,造成了玛雅文化,阿兹克文化的许多损失。但我相信,北美有许多秘密,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也许正因为不知道该看什么,而正对他们视而不见。

NeoDBNeoDB书 - 大分离【内容介绍】 从公元前15000年前古代先民进入美洲大陆,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实验。在此期间,新旧大陆的人类先祖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时空里,面对着各异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各自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思想和社会。《大分离》是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探究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锐作品。沃森汲取了新近的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成果,论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中所实现的不同潜能,也呈现出新旧大陆人类社会殊途命运的综合图景。 本书探究了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大历史变量,综合出一套关于人类生活、习俗和思想的演进架构。无论是大陆构造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气候模式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都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底色。 【编辑推荐】 ○接续《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线索,重述人类的大分离故事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论述了不同文明因宏观因素的差异而走向疏途的故事,以其恢弘的视野探索了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本书将着眼点进一步拔高,截取同一批人类被分隔在新旧大陆关键性时刻,以大分离为线索,探究了欧亚大陆文明模式和美洲大陆文明模式的关键差异,探讨这两大类文明的路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也理解那些我们赖以发展出复杂文明的关键条件。 ○为什么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相反?探究现代文明的始源要素! 在人类大分离的结尾,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由此结束了新旧大陆彼此隔绝的历史,也使得两种文明模式走向融合。但是为什么是旧大陆发展出航海科技,进而打开了新大陆的大门,而不是相反呢?沃森告诉我们,新旧大陆各自相异的文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取决于大陆板块走向、气候模式、致幻植物的分部等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 ○知名学者刘擎推荐,《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刊文力赞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盛赞了本书开阔的跨学科视野,通过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的多学科对比分析,达成了一种人类文明史的综合描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力赞作者在连接不同学科发现上所起的关键作用,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宏大历史写作风格。 【名人评价及推荐】 为探究美洲新大陆与旧大陆的命运殊途,沃森超越了狭义的思想史领域,在开阔的跨学科视野中,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组织、以及宗教文化观念等多重因素,在对比分析中达成综合,绘制了一幅从人类起源到近代早期的文明史画卷,恢弘壮阔,精彩纷呈。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彼得·沃森的这部鸿篇巨制横跨了约16500年的历史,阐释了许多遥远异国之间令人着迷的差异,颠覆了许多今日的我们视作理所应当的事物。 ——克里斯托弗·布雷 《文词杂志》 沃森的写作从考古学、气候学、遗传学和宗教象征学等学科中汲取了大量复杂的证据,他的推测着实令人着迷。 ——彼得·福布斯 《独立报》 像沃森这样博采众长的作者在传播和连接科研发现上起到了宝贵的作用。 ——彼得·科茨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部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富有原创性的作品。 ——《科克斯书评》